服装网

广东体育“太极四式”:脚踏科技,舞动赛事|文博新粤动

2025-05-19 09:14:00

广东体育“太极四式”:脚踏科技,舞动赛事|文博新粤动

距离第十五届全运会已不足200天,广东体育文化产业涌现不少新业态——

藏在购物商圈中的溜冰场,让“老广”们在炎炎夏日也能打卡亚冬会同款冰雪狂欢;二沙岛体育公园成为亲子活动热门地,小朋友们驾驶智能滑板车灵活穿梭;攀岩馆内,脚踏轻便攀岩鞋的“运动侠客”们正挑战“飞檐走壁”;篮球场上,运动员们借助AI智能篮球软件进行训练,三分球的优美弧线在空中划过……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广东经济数据显示,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增长36.0%。此外,3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入围城市名单的公示》,广州市和深圳市榜上有名。

36%的高速增长背后,是广东体育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广东体育产业以太极般的刚柔并济,将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科技势能转化为体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出科技赋能体育的湾区范式。

科技撬动新兴体育经济新动能

当北方的雪花“飘到”南方上空,一场“热”效应蓄势待发。

踏入广州融创热雪奇迹园区,2024年园内全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00万人次。在广东各地,室内滑雪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掀起一股强劲的冰雪运动热潮。

广州融创冰雪世界里滑雪的爱好者们。

今年3月,在广州花都举行的第二届湾区冰雪体育旅游文化节上,全球首批体验滑雪玩雪的机器人惊艳亮相,只见它轻松穿梭于雪地间,解锁奔跑、舞蹈、前空翻等高难度动作,现场观众不由得惊呼:“以后能和机器人一起滑雪了!”

近年来,广东在冰雪运动、攀登、露营等新兴体育消费方面的潜力被激活。当硬核科技赋能新兴体育项目,都市体育项目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更蕴含巨大的经济潜力。

以户外运动为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

提起户外运动,广东体育品牌凯乐石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攀登界,流传着“山上全是凯乐石”的说法。据了解,凯乐石目前的产品线已覆盖攀岩、攀冰、徒步以及越野跑山等多项户外运动领域。

凯乐石举办的多项IP户外赛事,带动周边消费。

这个广东体育老字号品牌的科技实力有多硬核?202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此次登山队所穿戴的冲锋衣、羽绒服、帐篷等户外装备均来自凯乐石。

根据2024年唯品会的数据,凯乐石的一款爆款单品销量激增350%。广州凯乐石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繁泳表示,户外运动装备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近两年来,市场需求的变化显而易见。用户群体已从原先的户外运动专业人士扩展到更广泛的普通大众层面。”

“AI+”解锁体育产业新业态

一个不会打篮球的人想要学会投篮,要如何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传统的办法是报培训班,但在豪群炼盟开发的“神投手”AI智能投篮训练系统中,你将获得篮球名宿李群的投篮教学。

如何持球、如何送出你的手腕、如何让你的下肢与手协调发力……当你站在这套训练系统前,可以全面体验“樱木花道的成长之路”。

AI体育指导走进学校。

在前不久的广交会上,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与数字体育学院院长王晓东表示:“数字体育作为消费经济和数字经济结合的新领域,正在迎来创新创业的黄金窗口期。

即将亮相今年深圳文博会的豪群炼盟,将AI技术与篮球运动相结合,推出针对篮球学员训练的产品。“监测生物骨骼运动和AI算法识别是这套系统的核心技术架构,同时系统还融合了李群的专业教学经验,能够精确地捕捉、分析投篮动作,实时提供指导和反馈。”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体育产业新业态的同时,大众参与运动的方式也正在重塑。

据统计,截至去年8月,深圳的各大公园、社区、产业园区、校园等已建成170套室外智能健身房,吸引了585万余市民经常锻炼,累计使用人次超5000万。

知名演员彭于晏曾对深圳笔架山体育公园里的智能健身设备赞不绝口。在公园里的5G智慧跑道上,无需佩戴额外设备,只要通过“识别杆”人脸识别就能够分析速度、热量等健身数据,而在智慧足球场里,AI视觉追踪模块能对足球踪迹全程跟踪,市民通过APP还能一键查收自己的运动“精彩集锦”。

深圳笔架山公园里的室外智能健身房。

在深圳的校园里,传统的体育课堂变得科技范儿十足,学生们站在如“魔镜”般的一方屏幕前,根据指令做动作,还能在AI的指挥下进行跳绳对抗。

去年,深圳大学体育学院联合深圳市悦动圈科技公司成功研发出AI运动测评系统,并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目前该系统目前已在乒乓球和高尔夫项目中得到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体育总局近期联合发布了《2024年度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广东多项成果上榜,如双鱼的“超级系列乒乓球智能发球机”、广州卓远科技的体育健身VR项目等。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体育产业,可以预见,体育产业的形态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公众的健身方式也将迎来全面革新。

赛事流量激活消费能量和科技动能

一场体育赛事能有多大的能量?

今年2月,在深圳大运中心举办的深圳乒乓球亚洲杯比赛中,每场赛事都能吸引超万名观众。场馆内人气爆棚,毗邻比赛场地的深圳大运天地中央广场特设第二现场直播区,赛事期间人流量接近70万人次。

深圳乒乓球亚洲杯比赛每场赛事都能吸引超万名观众。

而在深圳大运中心旁边的大运天地,自去年7月底开业后仅一个月,商场总客流量就超过300万人次,日均客流达10万人次。

无独有偶,由凯乐石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的莫干山跑山赛、四姑娘山越野赛、“广州100”越野赛带动品牌产品消费增长的同时,也为当地文旅成功“引流”。

一场体育赛事不仅推动了门票、体育用品和纪念品销售的显著增长,还带动了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也彰显了举办城市的科技实力。

在今年5月刚刚落幕的世界田联接力赛开幕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灯光秀在天河体育场璀璨上演。这场展演将岭南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通过声光电技术生动呈现了岭南非遗英歌舞和醒狮等精彩表演,负责呈现这场视听盛宴的是广东本土企业锐丰文化。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锐丰文化总经理黄沛凌表示,团队将持续推进场馆运营、赛事服务与城市文旅资源的深度整合,为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曾为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多个世界顶级赛事提供过服务的洲明科技,也将成为十五运会的主力军。作为全球LED光显行业领军企业,洲明科技深度参与十五运会多个核心场馆建设与升级。

洲明科技曾深度参与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赛事。

2025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大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着。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数字会展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罗秋菊认为,由粤港澳三地举办的十五运会具备创新性、探索性和关键性,应当考虑如何从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情感链接等方面赋能城市经济发展。

据了解,广东省体育局借着十五运会的机会与广东省文旅厅、省商务厅等部门一道打造“跟着全运去旅游”的活动,深度挖掘“一张票根”的潜在价值,促进形成“一日比赛、多日驻留,一人参赛、全家旅行”赛事消费模式。

广东体育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消费升级与科技数字双向驱动,体育产业由“制造”走向“智造”,赛事IP让“人气流量”变“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站在全新赛道上的广东体育产业,正以数字动能与智能制造为引擎,蓄势待发。

采写:南方+记者 王芳 赵媛媛

脚本:南方+记者 王芳 毕嘉琪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龙达洋(部分视频画面由AI辅助生成)

设计:吴颖岚 谭唯

执行:李培 袁佩如 张由琼

统筹:李贺 陈枫 王海军

监制:郎国华

策划:侯小军

【作者】 王芳;徐昊;毕嘉琪;赵媛媛;龙达洋;吴颖岚;谭唯;李培;袁佩如;张由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