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为期两天的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圆满落下帷幕,当千年古都邂逅世界顶级专项赛事,彼此之间碰撞出璀璨的火花;当天体内场巅峰之战与外场"双色跑道"的夜跑热潮遥相呼应,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双向奔赴,共同描绘出广州体育活力四射、城市发展生机勃勃、广府文化源远流长的新图景,全世界通过这场接力赛认识广州、了解广州、爱上广州。世界田联接力赛首次在中国广州举办,注定将载入世界田径的史册,这也将是属于花城的高光时刻。

塞巴斯蒂安·科

塞巴斯蒂安·科(中)与羊城晚报记者合影
11日,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认为广州是一座真正能读懂体育重要性的城市,他对广州高质量的办赛水平给予充分肯定和感谢,称赞广州组委会是世界级的,并被广州市民风雨无阻的观赛热情所深深感动,更为中国田径在世界田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组委会工作可圈可点,喜欢广州的一切
这是塞巴斯蒂安·科第一次来到广州,在他看来,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广州拥有很多颇具未来感的摩天大楼,绿树成荫,同时历史氛围浓厚。我和我的同事一致认为广州是一座美食之都,广州的美食有很高的水准。当我真正品尝这些佳肴时,我无法拒绝所有美食,我对每一道菜都印象深刻,我喜欢这里的一切。”

塞巴斯蒂安·科
本次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在竞赛组织、场地保障、媒体运行、交通安保、志愿服务、体育展示和参赛运动员的服务保障等环节做到极致,精细化的运营能力和丰富的办赛经验,打造了一场彰显中国效率、广州品质的田径盛宴。在赛前的热身场、赛后的混采区和运动员酒店,外国运动员和教练员总是满脸笑容地对着所有人说“谢谢广州”。
塞巴斯蒂安·科对广州所做的一切并不感到吃惊,“这是一座真正读懂体育重要性的城市,组委会的工作可圈可点、无可挑剔,他们拥有完善的组织,广州的领导层也深谙体育的真正价值和内涵,这是我来到这里的主要原因,我很高兴,也很享受其中。”让塞巴斯蒂安·科最为动容的是广州的田径气氛,首个比赛日尽管天公不作美,但广州的雨水天气丝毫没有浇灭广州市民的热情,“我看到现场上座率非常高,他们始终充满激情,不遗余力地为中国队加油助威,在我看来这是中国田径最为成功的一天。”
中国密集办赛,提升田径知名度
世界田联接力赛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7届,如今已成为世界田径最受欢迎的赛事之一。塞巴斯蒂安·科认为该项赛事深受主办方的大力支持,以及媒体和转播商的关注,也是运动员最喜欢的赛事之一。最近两届该项赛事具有特殊意义,成为巴黎奥运会、东京田径世锦赛参赛资格的“门槛战”,这种赛制充满悬念与挑战,赛事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他看来,只有保持竞争力才是赛事持续发展的源泉。
今年以来,中国已成功举办广州世界田联接力赛、南京室内锦标赛、厦门钻石联赛和长三角钻石联赛,2027年北京也将迎来田径世锦赛的盛况,塞巴斯蒂安·科认为世界田联的顶尖赛事在中国密集办赛,意味着世界田联与中国的关系更为紧密,中国早已在世界体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塞巴斯蒂安·科
归结原因,塞巴斯蒂安·科提到办赛数量、目标和商业价值三个关键词,“世界田联顶级赛事在中国频繁举办,提升了田径运动在中国的知名度。我们与中国田径协会一致达成大力推广田径运动的目标,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中,希望在2027年北京世锦赛前,田径运动从第9位提升至第5位。在中国举办国际赛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既能让世界看到中国,也能在国际范围推广田径,毕竟在中国举办赛事会引发更高的关注。中国高质量的办赛水平和服务保障,也让运动员都很喜欢来到中国参赛,中国组委会最高规格的服务,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最后则是商业价值,在中国主要城市办赛,以及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和体育市场推广平台,对于一项全球性运动来说意义重大,世锦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回馈田径,苏炳添堪称全球“体育形象大使”
谈到印象深刻的中国运动员,塞巴斯蒂安·科不假思索地说出“苏炳添”的名字。“苏炳添是一位杰出的运动员,我一直在关注他的职业生涯,看着他从10秒20跑到东京奥运会的9秒83。他有着远大的体育梦想,不断向世界最高水平运动员迈进。他是一名非常专注的运动员,虽然他是亚洲纪录保持者,获得了东京奥运会的奖牌,这对于接力运动员来说是极高的荣誉,但我认为世界排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炳添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田径这项运动。”

塞巴斯蒂安·科(中)与苏炳添(左)在活动上
在与苏炳添参观了暨南大学和苏炳添研究与速度中心后,尤其是听到苏炳添的未来规划后,塞巴斯蒂安·科认为“苏神”并不仅仅是本次接力赛的宣传大使,更是全球“体育形象大使”,“他对于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塞巴斯蒂安·科充分肯定了中国田径协会为这项运动所做的一切,“他们正在做着正确的事情,我坚信我们的密切合作,不仅能为双方带来收益,更能让运动员受益,因为我们合作得越紧密,凝聚力就越强,赛事也会办得越来越好,更有助于运动员赛出高水平。这将有力推动中国田径的发展,每一个热爱田径的人都将是受益者。”
文|记者 柴智 苏荇 郝浩宇 龙希
图|记者 王子桐 钟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