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网

鄱阳湖正式进入枯水期 较常年平均提前87天

2025-09-05 10:45:00

高水汪洋成湖

低水束带似河

千百年来

鄱阳湖依循着夏涨秋落

江湖呼吸的天然节律

以其脉动的水流

支撑起广袤湿地中复杂精妙的生命律动

而如今

曾经丰枯律动的鄱阳湖

进入新世纪以来“性情”骤变

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最新数据

8月8日

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10.14米

这意味着鄱阳湖正式进入枯水期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时间点

较常年平均提前了87天

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三早

蚌湖位于庐山市,是鄱阳湖保护区面积第二大的碟形湖,面积7300公顷。8月28日,都市现场记者在蚌湖区域看到,去年同期,这里还是一片水域,现在随着秋季枯水期的提前,湖底的水草已经全部裸露出来。

今年以来,鄱阳湖水位始终大幅低于常年同期,鄱阳湖代表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平均偏低2.7米左右,最大偏低5.52米。7月中旬以来,星子站水位快速下降,8月8日退至枯水位12米以下,降至10.14米,这意味着鄱阳湖正式进入枯水期,较常年平均提前了87天,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三早。

星子站水文站站长 李琦:现在的水位大概每天要退10公分左右,今天的水位是8.88米,跟去年同期比差了5.66米,而且这个差值越来越大,我们现在的通江水体面积只有今年正常水位面积的五分之二,容积只有正常水位的五分之一,我们预计9月上旬,就会进入低枯水的状态,就是跌入到8米以下。

实际上,多年来,鄱阳湖枯水期大幅提前、枯水历时明显延长、枯水位持续降低以及9月至11月退水速率加快已呈常态化、趋势化。

星子站水文站站长 李琦:从2003年到2024年间枯水期已经出现了17年,占比是86%,从2017年开始枯水期年年都提前,年年都出现。

江西省鄱建办枢纽处处长雷声认为,除了受全球气候变化、区域降水时空不均和江湖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外,长江上中游水库群蓄泄调度及长江中游干流河道冲刷,对鄱阳湖拉空作用愈加明显,也是导致鄱阳湖枯水逐渐呈现常态化的重要原因。

江西省鄱建办枢纽处处长 雷声:现在主要是秋冬季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已经常态化了,有多种原因:一是极端天气影响,比如今年降雨明显偏少;二是长江中上游来水减少了,加上清水下泄引起河床下切,它们会对鄱阳湖产生“拉空”效应。

九江庐山: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近二十年来,鄱阳湖枯水期变化已超出正常水温节律,而随着枯水位持续降低、枯水期大幅提前、枯水历时明显延长,引发的生态、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且不断加剧。

据专家介绍,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将带来湿地生态系统明显退化、候鸟越冬栖息地受威胁、水生生物生境空间压缩、生态完整性持续恶化四大生态影响。

江西省鄱建办枢纽处处长 雷声:对生态的影响,一是根据有关高校依据国家标准的评估结论,鄱阳湖湿地已经达到了重度退化级别;二是对几十万只越冬水鸟栖息产生影响,分布空间和种群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三是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比如江豚、鱼类,还有底栖动物螺、蚌等软体动物,这些都是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李言阔:正常10月份水才开始逐步消退,相当于提前了两个多月,等到10月底候鸟来的时候,已经全部都是草地了,就意味着没有食物,没有栖息地,它就不得不向湖外扩散,稻田、藕塘,高密度长时间聚集,一旦爆发禽流感,这个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此外,鄱阳湖枯水问题,还将引发城乡供水矛盾加剧、农业灌溉取水困难、交通航运严重受阻三大民生问题。

江西省鄱建办枢纽处处长 雷声:对民生的影响,一是滨湖灌溉无法正常取水;二是对供水有影响,滨湖一些县城和乡镇都是以鄱阳湖作为主要水源地;第三是航运影响,水位低了以后船就不能通过了。

根据中国工程院2024年评估判断,鄱阳湖生态系统整体处于“病态期”,迫切需要进行系统的修复保护。雷声表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综合解决鄱阳湖枯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最佳方案。

江西省鄱建办枢纽处处长 雷声:现在枯水已经常态化了,它打破了之前的正常水文节律。节律打破以后,很多手段只能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肯定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当汛末水位比较低的时候,我们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把水位蓄到一定水位,再按照历史上正常水文节律逐步消退,原来怎么消退,我们也怎么去消退,让民生和生态能够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据最新方案,鄱阳湖水利枢纽拟建于鄱阳湖入江水道,长岭与屏峰山之间,为可调式全闸工程。

来源:都市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