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渭水,潮动秦岭。当九月的桂香漫过古城墙,西安即将再一次成为世界聚光之处——以“聚合欧亚新动能 共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2025欧亚经济论坛,将如约在这座千年古都盛大启幕。
2100多年前,汉使张骞自长安西出,驼铃声声凿空西域;
20年前,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此“诞生”,让中国西安成为欧亚各国对话的永久会址;
2023年初夏,《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在此签署,绘就共同发展新蓝图。
而今,这座千年古都再次准备好以开放之姿,迎接新一届论坛的举行。
廿载同心 筑梦前行
从地方平台到国家战略支点

图为:2005年首届欧亚经济论坛现场。
2005年,西安以见微知著的眼光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到了首届欧亚经济论坛的承办权。从此,这座古城与这一国际盛会结下不解之缘。二十载春华秋实,论坛与西安共同成长。

图为:西安成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
2007年,国务院批复每两年在陕西西安举办一届欧亚经济论坛,为论坛实现机制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第二届论坛,各参会国共同签署的《西安共识》,被公认为欧亚经济论坛务实合作的里程碑。2009年第三届论坛,与会的欧亚各国海关和商界代表共同签署《推进贸易安全与便利西安倡议》。2011年第四届论坛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中国企业欧亚国家投资报告》。2013年7月,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在北京成立。2013年第五届论坛,与会各国嘉宾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深入交流,凝聚合作共识。
2015年,论坛迎来重要飞跃——被正式纳入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十大平台序列。
2017年,论坛进一步明确“依托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促进地方发展”的宗旨。
2019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论坛最强音。
2021年,论坛在内容设计、嘉宾邀请、办会形式等方面全面提升。

图为:2023年第十届欧亚经济论坛现场。
2023年第十届欧亚经济论坛,全面聚焦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在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水平、服务陕西及西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形成了一批新成果……

图为:2023欧亚经济论坛智库分会现场。
大道同行,平台跃升。论坛的每一步成长,都深嵌着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发展的使命烙印。二十年来,历届论坛累计吸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政商学界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200余项,推动能源、金融、交通、人文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地,资金规模逾千亿元。

图为:西安奥体中心。 记者 王健 摄
论坛与西安共生共荣。如今,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奥体中心“一场两馆”等现代化会展设施拔地而起,地铁线路贯通会展核心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陆续投运,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在一次次高端对话与务实合作中,西安以矫健有力的发展步伐,完成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坚定迈进。
聚焦发展 共创未来
新格局下的欧亚合作新篇章
2025欧亚经济论坛,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和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共同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
记者从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获悉,本届论坛将创新采用“1+5+3+1”框架铺展合作长卷。
一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将汇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等重点国家、国际机构高级别代表及500强企业高管、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绿色能源、商事法律、陆港与物流枢纽、人力资源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高端交流对话。
五大主题板块——产能合作、规则共建、人文交融、科技创新、协同治理——下设13场平行分会,既有“上合组织国家地学合作与矿业投资研讨会”“中国陆港与物流枢纽发展会议”等活动聚焦产能合作,也有“上合组织国家经贸交流”“欧亚经济论坛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文明互鉴薪火相传。
三项系列活动贯通会期:上合国家经贸交流系列活动围绕对外贸易、中欧班列、全国老字号、商事服务、旅游和美食文化主题,提升西安国际城市形象,推动多领域产业贸易交流合作;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以话剧《长安十二时辰》、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首部大型驻场观念演出《无界·长安》、西安国际儿童戏剧展演等共计 15 场次形式多样的展演演出,“同频共振”增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共建“一带一路”之欧亚经济观察》报告将首次发布欧亚贸易投资景气指数,为各国决策提供“风向标”。
一个智库联盟同步成立:欧亚经济论坛智库会议期间成立由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组成的智库联盟,打造“永不落幕”的思想盛宴。
总体来看,本届论坛议题将更聚焦,内容设置和办会机制凸显更创新,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彰显“高端、特色、务实”的鲜明定位。
活力古城 机遇之城
现代化西安盛装待客来
从灞河碧波到秦岭叠翠,西安把整座城市布置成迎接世界的展厅。

图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记者 王健 摄。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可承接国际顶级峰会、专业展览、万人年会等多重需求,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提供了世界级舞台。2024年,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单年办展面积达210.8万平方米,再次刷新西北地区展馆年度办展面积纪录。

图为:雁塔北广场“水舞光影秀”。记者 李明 摄
夜幕降临,奥体中心“一场两馆”流光溢彩,大雁塔北广场水舞光影与千年古乐同频共振;地铁14号线机场线实现“空铁零换乘”,便捷直达会展核心区;过境免签政策让全球嘉宾轻松实现“说来就来”。
产业沃土同样热力澎湃、机遇蕴藏——航空航天产业全链协同做强产业集群,蓄势苍穹;“秦创原”创新生态加速扩容,催化科创成果蓬勃涌现;高新区内,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建设如火如荼,技术汇聚、产能攀升;经开区一批批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浐灞国际港凭借中欧班列的领先优势,持续拓宽开放通道,港产港贸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西安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总值达1243.4 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 54.1%。

图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记者 窦翊明 摄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开行总量超过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西安国际港站也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3万列的车站,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结出的硕果之一,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于2024年2月在西安浐灞国际港建成投运,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集结转运货物已超过18万吨,对中哈两国货物的集结、分拨能力大幅提升,为进出口、过境货物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为:T5航站楼。 记者 王健 摄
空港枢纽能级也不断得以跃升。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联通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4个航点,实现了中亚五国八城全覆盖。上半年入境旅客同比增长66%,今年以来保障国际货邮3.6万吨,同比增长139%……
携手共进 谱写新篇
丝路起点上的新时代华章
当千年晨钟再次为国际盛会鸣响,西安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约。

图为:融入中亚文化元素与灞河河畔地貌特征的中亚公园。
从《西安宣言》到《阿斯塔纳宣言》,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中国声音与欧亚回响同频共振。作为论坛永久举办地,西安这座镌刻着丝路基因、澎湃着时代活力的城市,正将“硬联通”的基础优势、“软联通”的规则活力与“心联通”的人文温度深度融合,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在此刻焕发新的生机。这里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是《西安宣言》精神落地生根的沃土。论坛期间,各方智慧的碰撞、政产学研的深度交融,必将孕育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丰硕成果。
千年古都再携手,欧亚大陆共潮生。让我们相约九月,相约西安,在千年古都的秋韵中,共绘欧亚合作新画卷,共谱“一带一路”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