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2日,位于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苏陈路的苏北党校旧址改陈布展后重新对外开放,“红色熔炉 薪火相传——中共苏北区委党校史料展”同步启幕。
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兴办党校,为党育才,把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干部培训基地、党性锻炼熔炉。1926年1月创办于上海的江浙区委(江苏省委前身)党校,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党校之一,培训了一大批党员领导骨干和工人党员,对推进各地乃至全国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江苏地区先后创办的3所“华中党校”和苏南、苏中、淮南、淮北、盐阜、淮海等地方党校,持续在党校教育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1949年4月,苏北行政区成立,为培养一支政治强、懂理论、有文化、作风优的干部队伍,区党委决定在泰州城东北方向的苏陈庄(今苏陈镇)开办苏北党校。
为什么选址苏陈庄?当地文史专家朱康杰说,这是因为苏陈庄地理位置优越,与当时的苏北区党委、苏北行署驻地相距仅十多公里;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热土,1945年春,新四军泰县独立团在此地大冯甸伏击日军,击毙日军12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苏陈人民在渡江战役时积极支前,老百姓纷纷将棉胎捐给解放军,作为渡江作战船只上的掩体使用。此外,苏陈庄有两处连片的地主庄园“郭家大场”,房屋较多,大门外有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可供党校学员作学习、住宿及锻炼之用。

苏北党校于1949年5月成立,7月12日首期培训班开学,1950年5月迁往扬州,1953年与苏南党校、南京市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江苏省委党校。存续期间,苏北党校共举办11期培训班,培训学员5650人,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基层干部,在土地改革、整党整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工作中谱写了光辉篇章。
朱康杰告诉记者,苏北党校迁离苏陈后,“郭家大场”长期供苏陈小学和幼儿园使用,整体建筑保存完好。20世纪90年代,苏陈小学新建校舍后迁走,党校旧址改为教职工宿舍。2021年6月,经过修缮的苏北党校旧址正式对外开放,被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5年,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泰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泰州市海陵区委、区政府启动苏北党校旧址改陈布展。由海陵区委宣传部和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组建的策展团队,立足苏北党校现有文物资源、展陈条件、研究成果,寻访挖掘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元素,焕新展陈主题,优化展室分布,丰富展品展项,创新展陈手段,打造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课堂。
“红色熔炉 薪火相传——中共苏北区委党校史料展”展陈面积624平方米,展线175米,展出图片图表205幅、实物70件、视频15部、场景4处、互动展项9处,分为“序篇”“应运而生”“筚路蓝缕”“党校姓党”“桃李春风”“时代风华”等篇章,生动讲述苏北党校筚路蓝缕、开拓奋进的办学实践。
《华东局关于整党工作的指示》、苏北区党委宣传部编印的《干部学习材料》、苏北党校编印的内部刊物《学习》、苏北党校学员个人小结……展柜中,一件件历经沧桑的珍贵史料从不同角度呈现着苏北党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庭院里,主题雕塑作品“晨读”再现党校学员开展晨读学习的场景,生动诠释了“终身学习、思想淬炼”的党校文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条件艰苦,苏北党校没有电灯,晚上只能使用煤油灯照明。学员们就利用课余时间积肥,卖了钱买灯油,供晚上学习时使用。就连伙房的同志也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自学计划,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政治等课程。“苏北党校学员们刻苦学习的精神让我深深敬佩,也激励我们要赓续弘扬他们的学习作风,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参观完展览,苏陈镇党建办工作人员袁浩宇深有感触。
“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去进行斗争和工作”……互动屏上显示着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让参观者在此长久驻足、沉思。“在当前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重温‘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对我们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启示意义。”苏陈镇文化馆的党员胡迪说。
党校育人育才,重在培根铸魂。苏北党校史料展改陈布展期间,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团队寻访了多位学员的后人以及健在的党校学员,用口述史方式,记录下学员们离开党校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故事。
上海新四军研究会三师分会会员程超介绍,他的父亲程亚西1950年和1951年曾两度在苏北党校学习,后担任沭阳县委宣传部部长,1954年赴上海工作。1983年离休后,程亚西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向下一代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021年1月,包括程亚西、顾海楼等苏北党校学员在内的40余位百岁老战士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离休后积极参加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表达了老同志们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2021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战士们回信,高度赞扬了老战士们光荣的革命历史贡献和深厚的爱党之情,希望老同志们继续发光发热,结合自身革命经历多讲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马国良是这次策展团队寻访到的唯一健在的苏北党校学员。老人1949年在苏北党校学习,后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曾担任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副校长等职。采访中,老人深情回忆了在苏北党校的学习经历。他说,当时校舍不足,学员就借住在周边农民家里,没有食堂,就借用农民厨房做饭。学员和苏陈人民同吃同住、同心同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离开党校,无论走多远,都牢记着那段淬火岁月。
“苏北党校旧址是党员、干部、人才培训学习的宝贵资源,我们将在这里建强实体课堂,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思想洗礼和党性锻炼,让红色资源‘开口说话’,让党员干部沉浸入心,让基本培训‘落地生根’。”海陵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爱兵说。
作为泰州市一张重要的红色名片,苏陈镇以“苏北党校旧址”为荣。该镇党委书记周玉金说,苏陈镇将认真做好这一红色资源的管理和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泰州市红色旅游1号线路,同时在高起点规划建设红色村镇,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日报·交汇点 记者 于锋/文 陈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