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方正 吴迪
“常总,又来爬主塔、踩猫道了,今天塔上风大,可要多穿点。”看着身高1.65米、体重却不到100斤的常英,双柳长江大桥中交二航局项目部技术部部长万杰关心地说。
5月1日上午10时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着大桥主设计师常英来到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长江北岸工地,检查桥梁关键部位架设效果。她刚当选全国劳模,是湖北交投集团旗下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
200多米高的北岸主塔巍峨耸立,两道悬索如同优美的弧线划过江心。

常英在猫道上查看智慧缆索。通讯员吴迪 摄
常英熟练地戴上安全帽、穿上黄绿色反光背心,首先乘坐电梯来到约40米高的桥面。在桥面尽头,常英弯下腰,仔细观察梁板的横断面,“调整了混凝土配合比,效果还不错。”她笑着对现场的技术员说。
双柳长江大桥主跨1430米、宽50.5米,采用双向8车道设计,是目前长江上在建的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为解决大跨、重载难题,常英带领团队将重量轻但韧性强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首次应用在组合梁桥上。
“一开始,混凝土浇筑几次试验失败,大家心里都没底。”万杰回忆。但常英坚持不降低标准,只要有问题就立即赶来,和大家一起研究新的配合比,一举攻克了这个世界难题。
“要看大桥的‘尖板眼’,还要更上一层楼。”常英邀请记者再次乘坐电梯,登上200多米高的主塔顶端。细心的她不忘提醒记者穿上夹克。
走上200多米高的猫道,耳边的风声呼呼作响,记者有些站立不稳。常英却如履平地,沿着“高空脚手架”走了20多米,伸手抚摸近一米粗的主缆,并用设备测量新更改的通风管道尺寸。
主缆是大桥的“生命线”,最怕进水、潮湿,造成锈蚀。她告诉记者,和其他长江大桥不同的是,双柳长江大桥的主缆不仅力气大,而且很“聪明”,“这里面有3根智慧索股,与新增的双循环送气管道共同组成智慧缆索,它能呼吸、会思考,实时监测主缆应力及温湿度。”
随后,常英蹲在主缆下,用雷达检测仪测量主缆每根钢丝的性能,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下当天的检测数据。
记者看到,本子里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桥梁数据,还画着各种图案。常英介绍,这是她20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每设计一座桥,都详细记录下各种方案的对比数据。

常英(左二)在双柳长江大桥研究新技术。通讯员吴迪 摄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女桥梁设计师,常英在男人堆里是出了名的“过细”。在现场,常英和湖北交投双柳桥公司党委书记汪西华商量起主缆防火材料的铺设。
“包括消防车赶到现场的时间也要考虑进去,计算出材料抵御300摄氏度高温的时间。”常英笑着说,希望自己设计的大桥都能成为“百岁翁”。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