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泰斗,毕生致力于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创新。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她扎根于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课堂,以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和深厚的学养,开创了“情境教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范式。她始终秉持“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核心理念,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性与机械性,让学习回归生活本源。李吉林的实践不仅改变了成百上千学生的成长轨迹,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浪潮。
李吉林的弟子王玉娟博士追随她的研究脚步,在情境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出版了《情境教育研究》一书。书中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采取叙事探究、扎根研究等方法,对李吉林及其团队多年的实践进行研究,帮助我们再次发现、认识起源于中国本土、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以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为基础,通过优化环境引导学生在统一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革新。
当今世界正经历人工智能的崛起、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生态危机的加剧,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变革丛生的“乌卡时代”。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如果我们还是试图通过系统讲授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后再去发展能力,这是对“教育的渎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的未来”报告指出,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育需要重新构想。为了适应变革,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既有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的根本转向:“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次课程改革体现的理念之一是,把孩子创造知识、探究世界的过程转变为今天的教和学的过程。情境教育在此背景下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融合,构建“学、做、思、冶”一体化的实践场域,使学生获得可迁移的核心素养。
《情境教育研究》一书既对李吉林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创造性发展,也为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参照体系。书中立足本土教育实践,以多维视角剖析情境教育的理论源流、发展脉络与社会影响,并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探索出情境教学法模型、情境教师成长模型及情境教育基本模式等,为一线教师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框架,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
《情境教育研究》实现了理论构建与实践指导的有机统一。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具体的实践指导,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相信,这本书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情境教育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16日第10版
作者:张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