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网

3C禁令下,充电宝何去何从?

2025-07-12 14:01:00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近期,充电宝风波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安全风暴,充电宝行业巨头罗马仕无疑处在风暴核心。据最新消息,罗马仕已正式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时间为自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6月中旬,北京多所高校发布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的通知,理由是其更容易发生爆炸。随后,两大行业巨头罗马仕、安克创新先后发布产品召回令,合计召回超过120万台产品,创下消费电子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安全召回纪录。

紧接着,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从高校禁用到品牌召回,再到航班禁飞,一时间,几乎人手一个的充电宝成了烫手山芋,由此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充电宝何以成为带来安全隐患的“充电爆”,消费者手中既没有3C认证也没有被召回的充电宝,又该何去何从?

罗马仕召回公告 图源罗马仕官方微博

国内头部充电宝品牌,召回百万件问题产品

6月16日晚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称,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分罗马仕牌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型号移动电源,三款产品共计491745件。

这已不是该公司第一次召回移动电源产品。早在2019年11月4日,罗马仕曾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2018年6月1日-2018年6月20日及2019年4月15日-2019年4月17日生产的2批次OM10型号移动电源,涉及数量为3792件。

无独有偶,6月20日,“安克创新”微信公号发文称,因部分批次的基础款移动电源产品存在安全风险,经监管报备,安克即日起主动对型号为A1642 / A1647 / A1652 / A1680 / A1681 / A1689 / A1257 的部分批次产品发起召回。在数量上,召回产品超71万个。

与此同时,罗马仕在京东、天猫的充电宝商品已全面下架。

罗马仕和安克都是国内头部的充电宝品牌,产品覆盖海外市场。据罗马仕官网,该品牌产品年出货量超过5000万件。而安克创新于2020年在创业板上市,2024年年报显示,其充电储能类业务营收126.67亿元,占总营收的一半。

两大头部品牌,一百多万个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这让众多用惯了充电宝的消费者唏嘘又后怕。在介绍召回原因时,罗马仕称,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安克则表示,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不难发现,二者都提到了“电芯”一词。

安克召回的充电宝型号 图源:安克微信公众号

安全隐患直指“电芯”,行业低价内卷成推手

电芯,被称为锂电池的“心脏”,是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外壳构成。山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杨阳介绍,充电宝一般情况下是爆燃,极端情况下才会爆炸,主要电池相关原因包括电芯本身质量低劣或受损、不具备良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热失控、过度老化使用等等。

“根据近年下半年市场的跟踪统计,在售价200元以下的机型中,起火、爆炸事故呈现集中爆发态势,尤其在部分未明确溯源的电芯批次中表现更为突出。电芯不过关、BMS缺陷、隔膜厚度不足,是当前事故高发的主要诱因。”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廖添宇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国内绝大多数品牌商都不直接生产电芯,对外采购电芯是行业惯例。近期的充电宝召回事件,或与其背后的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普瑞斯)有关。根据公开信息,除罗马仕、安克创新外,其还为小米、绿联、倍思等多家头部移动电源品牌提供过电芯。小米和绿联客服却表示目前没有收到召回的相关通知,充电宝可以正常使用。

对于此次的充电宝召回事件,安普瑞斯表示正在调查中,暂不进行回应。而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场充电宝安全危机的根源,或可归结为低价内卷。同一品牌的充电宝,往往有多个电芯供应商。“我们观察到,部分品牌为了压缩成本将生产外包给中小代工厂,并使用低价电芯与简化隔膜结构,显著削弱了产品的热稳定性与安全冗余。”廖添宇告诉海报新闻记者。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锂电池行业,电芯存在“优劣”之分。根据性能品质差异,分为ABC三品:A品完全符合标准;B品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基本安全测试后,会向低端市场流通;C品在仓库存放时间较长,品质更差,安全隐患更大。

“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场景。不同领域对锂电池的要求不同,导致质量、外形、体积、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充电宝注重成本低、容量高,但对循环寿命与安全性要求略低。部分充电宝电池可能采用B品甚至C品电芯。所以,充电宝的锂电池通常确实会比相机所用的电池在选材和品控上稍差,这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杨阳分析。

在机场无法通过安检的充电宝 受访者供图

消费者遭遇“召回难”,品牌应急有短板

尽管品牌方发布了召回令,但“召回之路”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据了解,同一型号的充电宝中,符合特定批次的才需召回。安克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全额退款、升级换新、商城代金券(原订单金额+50元)三种补偿方案,并寄送专用防火保护袋确保回收安全,罗马仕则承诺免费换新或退款。

但当消费者试图响应品牌时,新的困境接踵而至。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召回事件发生时,自己正在旅游途中。“我的安克充电宝在来的时候过飞机安检没问题,但6月23日返程时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安检被扣留,安检人员让我拍照留存扣留证据。后续与安克官方店铺客服沟通不太顺畅,应该是短时间内咨询的人太多了。”

“我是2023年买的罗马仕充电宝,在这次的召回批次中,但是寄快递时发现没有快递公司可以寄。”消费者刘女士说,多次和客服反映后,平台承诺会帮忙申请,但最后自己都没等来快递。

在社交平台,不少消费者反映,多家物流公司拒收问题充电宝,大家陷入“既不敢用又无法退回”的两难境地。在采访时,记者询问了多家快递公司,顺丰、中通、菜鸟、邮政均表示禁止收寄充电宝,其中,中通还特别说明了“罗马仕充电宝、安克充电宝全网禁寄”。

即便品牌设计了召回方案,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暴露了应急管理短板,客服电话无人接听、退货流程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信任危机。目前,两家品牌官方店铺又新增“仅退款”方案,但需满足特定条件。例如,安克消费者可在官方店铺选择“自行废弃”,并上传处理凭证:充电宝的SN码及泡水图片。

中通快递表示“罗马仕充电宝、安克充电宝全网禁寄”

“3C禁令”下,充电宝将何去何从?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充电宝锂电池必须使用A品电芯。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安普瑞斯所有的电池/电芯3C证书均被暂停或撤销,暂停或撤销的时间大多集中在6月。罗马仕科技相关公司的快充移动电源3C认证也被大批暂停注销。

罗马仕与安克创新大规模召回问题充电宝后,国内机场迅速响应安全风险,严查特定型号,对召回批次产品直接拦截。紧接着,中国民航局发出“3C禁令”,禁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上境内航班。

相关部门针对充电宝的使用场景重拳出击,几乎让“3C认证”成为厂商的“保命符”。事实上, 3C认证的全称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它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

“获取3C认证的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和产品资料、送样检测、工厂审核等等。2025年起认证要求更趋严格,试验样品由‘企业送样’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认证方式由获证后监督检查,改为获证前工厂检查。”杨阳表示,抽样方式的调整,让量产产品需与认证样品严格一致,否则将导致认证失败或撤销,这可能是引发近期行业内3C认证大批变动的一个导火索。

廖添宇进一步指出,“部分品牌虽标示具备3C认证,但在代工厂更替或电芯型号变更后未及时送检,实际认证失效比例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8%,3C新规将推动行业加速出清不合规产品。”

那么,既没有3C认证也没有被召回的充电宝还能用吗?

对此,杨阳认为,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风险较高,技术上能用,但安全无保障。“另外,充电宝电池也有保质期,主要由电芯寿命决定,通常为2-3年或循环300-500次。如果充电宝出现鼓包、发热、充不进电等问题时,要立即停用,然后将充电宝送至正规电子产品回收点或电池回收平台,不要在家中长期囤积。”

图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或升级或淘汰,行业生态迎来转折点

此次充电宝召回事件,引发了全民关注和行业“地震”。

面对危机,头部企业开始技术突围:安克创新近期发布的“超能核”150W超级闪充移动电源,提升安全性能;小米、华为等品牌则通过自建电芯产线强化品控,实现从材料研发到成品检测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华为数字能源则通过实时仿真预测热失控概率,实现提前触发保护……

在杨阳看来,这也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到“品质升级”的转折点,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构建透明、安全、可持续的充电宝产业生态。“对行业的短期冲击来看,市面上大量‘无品牌、拼装型’充电宝企业将被清退,平台电商对充电宝上架审核将更严格。从长期来看,会倒逼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使用可追溯电芯,消费者更愿为安全支付溢价,选择有3C认证、电芯来源可追溯的产品。”

“缺乏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品牌将在新一轮监管收紧中面临更大淘汰风险。未来行业的安全底线将回归于‘自建产线+供应链透明’的标准路径。”廖添宇表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