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网

中印加强互动是多极世界中的理性选择

2025-08-29 08:18:00

8月31日至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将访问中国,并赴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印度总理时隔7年后的首次来华,标志着中印关系从外交冷淡阶段进入缓慢但稳定的恢复阶段。印度对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积极参与,反映了其对多边合作框架的重新定位。近几个月来,从喜马拉雅雪山边界军人互赠糖果,到重启印度香客赴藏朝圣线路,再到两国宣布尽早恢复直航……种种迹象显示,两个大国在建交75周年之际,发出了加强互动的信号。

中印关系进入恢复阶段,首先源于两国共同的战略需求。加勒万河谷事件以来,中印在边界争端中耗费了大量资源,都愈发意识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经济发展和更重要的战略方向,而非无休止的边境纠纷,是更为理性的选择。本月,双方就边界问题达成了10点共识,中印外长会谈达成10项成果,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两国均需稳定的周边环境以推动国内改革和经济增长。2024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8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两国决定恢复直飞航班、简化签证程序和恢复边境贸易等举措,预示着经贸合作即将步入正常轨道。

中印关系的回暖,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也密切相关。进入2025年以来,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俄乌冲突僵持、中东地区危机四伏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变,都对全球秩序产生了深远冲击。美国对外政策从“支持盟友”转向“交易式外交”,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盟伴采取利益剥夺的姿态,直接导致美印关系恶化。印度总理莫迪在独立日讲话中明确强调,绝不因外界压力牺牲国家利益;据印度官员说,印度正积极推进与至少40国的贸易多元化战略。这种战略自主性,与中方倡导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形成共鸣,共同构成了两国关系改善的内生动力。

西方媒体热衷炒作中印关系“回暖”并将其简单归因于美国对印加征关税,臆测所谓“反美联盟”,这种论调严重误读了中印两国外交政策的独立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评论道出部分真相:印度调整对华政策是其“将国家利益置于对阵营的僵化效忠之上”的战略自主体现。“龙象共舞”的前景之所以令一些美媒感到焦虑,实质是冷战思维的残余。当美国指责印度不该购买俄罗斯石油时,言外之意是希望印度“选边站队”——这跟把印度拉进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的逻辑一脉相承,目的无非是把印度变成华盛顿所谓“印太战略”中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事实证明,这种政治小圈子与新德里寻求的完全战略自主性并不契合。

在当前全球挑战频发的时代,中印走近不仅是理性选择,更是责任担当。回溯历史,印度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70多年前,中国和印度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如今,中印是亚洲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同为上合组织、金砖机制、G20等重要国际多边组织成员,在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民主、公正发展方面肩负共同使命。两国在现有机制下的互动与合作,目的就是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多极世界形成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新兴力量寻求更大话语权的正当诉求。

莫迪来华为中印关系的改善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人们看到,近期这两个大国正努力尝试以“伙伴而非对手”的方式管理彼此关系。尽管两国关系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双方的务实合作意愿,为全球战略平衡带来了积极的变量。在中印建交75周年之际,希望新德里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谱写“龙象共舞”的新篇章,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大国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