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程健 孙珩力
七夕,一个中国人追求美好爱情的节日。农耕文明时代,男耕女织的牛郎、织女是人们对婚姻家庭最初的印象。现代化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对于婚恋的态度也更加包容。年轻人在结与不结间,离与不离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如何让年轻人在深思熟虑的前提下走进婚姻殿堂,拥有稳稳的幸福?甘肃也在举全省之力为青年人创造婚恋友好的环境,让每一位青年人都有选择幸福的可能。
在七夕节到来之际,中国甘肃网记者走访多个部门,就甘肃青年婚恋观念展开调查,希望将幸福密码送给更多年轻人。

青年人不婚动了谁的蛋糕
马上七夕节,兰州青年李春峰(化名)生活依然平铺直叙,他没有想着买花也不打算送礼物,因为他暂时不想谈恋爱,也没有女朋友。
李春峰今年32岁,在兰州一家工程设计单位从事工程设计,工作稳定收入高,是婚恋人群中的优质人选,但是这几年他一直没谈对象。
“即使同事笑称我是‘单身狗’也无所谓,一人生活不需要考虑另一半的情绪。”李春峰说道。
当然,李春峰也面对父母的催婚,可是李春峰认为没有对眼的就不用强求,还不如过好自己的生活,让一切顺其自然。
和李春峰的淡然不同,从农村来到兰州打拼的王小亮(化名)有强烈的成家愿望,只可惜这两年谈了四五个对象都没成。
“我确实奔着结婚去的,可是谈到最后都因为彩礼搞黄了。”王小亮说,他们家条件一般,兰州的房子也是按揭购买。对方一听房屋按揭的就不太满意,加上我家又拿不出来高价彩礼,所以谈到关键时刻就崩盘了。
王小亮不希望因为结婚背上沉重的负担,还希望另一半可以理解他的难处,两个人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可是现实生活总有各种诱惑,大家过了30岁,面对婚姻更加冷静,也不愿意彼此画大饼,所以有些爱情败给现实。
“我理解女孩的选择,但是依然希望遇到我的‘白月光’,所以现在还是单身。”王小亮说道。而他的父母则表示,女孩子家要求高些,家里想办法来满足,可别再因为这些小事把婚姻大事搞黄了。
和李春峰、王小亮不同,刘琳琳(化名)面对的是怎么嫁的问题。
刘琳琳家是老兰州,父母经商,家境优渥。刘琳琳说,从她的角度来讲,想找个帅气多金的男友,可是几年下来,都没有合适人选,主要是她没有看对眼。一些条件不好的,她父母的一关也过不了,更别说她了。
如今,刘琳琳也在反思,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婚姻,如果实在没有缘,她也不打算凑合。
“没有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我不想将就,反正我一个人也过得很好。”刘琳琳希望自己依然骄傲等下去,等待那个让她心动的男生。
在走向婚姻之路上,年轻一代更有想法,也更有主张,但是结婚却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据民政部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婚姻登记1224.7万对,到2024年,全国婚姻登记是610.6万对。10年间,结婚登记人数的减少引起全社会关注。
在婚姻自由的前提下,如何为年轻人创造友好的婚恋环境,是全国面临的问题,也是甘肃省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彩礼这个婚姻路上的“拦路虎”,甘肃省也一直在创新管理方式,倡导社会新风,让爱归位,为年轻人幸福结婚提供保障。
今年5月12日,针对农村高彩礼现象,甘肃省再次依法出击、精准治理,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了“限高”“减负”的治理方向,旨在破除婚俗陋习,减轻农民的婚嫁负担。
方案中提到的“限高”和“减负”措施,意味着各地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制定合理的彩礼标准,推动“零彩礼”或“低彩礼”的婚俗理念。通过实施村规民约的修订,具体规定彩礼数额和婚宴标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帮助年轻人摆脱高额彩礼的困扰。
展望未来,甘肃省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到2025年底,农村地区的彩礼标准能够得到全面执行,婚俗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的婚嫁负担明显减轻。到2026年底,农村的婚俗风气能够明显改善,彩礼数额逐步下降,文明婚俗将更加深入人心。

而对于年轻人之间眼缘差,朋友圈小的现实,甘肃省各个职能部门也是想尽办法,为年轻人创造机会,让更多人可以在交流中有那么一点心动。
为精准服务青年,甘肃省妇联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妇联组织优势,联动企业、乡镇、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搭建平台、组建队伍、创新载体,为适龄青年提供婚恋交友服务。今年以来,全省各市州已举办“幸福联线 聚爱暖家”婚恋交友活动近600场,3万余名青年在活动中结缘。同时,各市州还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集体婚礼与颁证活动36场,融入婚前教育、婚俗改革宣传、健康婚育知识等内容,2556名新人在简约而庄重的仪式中许下承诺。
甘肃省总工会发挥广大职工贴心人的作用,在多个场景为青年职工的婚恋牵线搭桥,2024年12月举办的“汇聚良缘·陇工情缘”联谊活动,吸引340余名单身青年参加,促成20多对牵手。
共青团甘肃省委结合青年需求,在全省开展多场线下婚恋交友联谊。今年5月,共青团甘肃省委在庆阳市举办“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传活动,发布倡议书,呼吁青年拒绝攀比、破除陈规,以简约方式举办婚礼,推动婚事新办简办。
一系列的活动都希望给青年人更多的相识机会,让他们走出自己的圈层,拥抱更广阔的幸福。

给婚恋一个全流程的保障
8月23日,第十三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陇南西和开幕,乞巧女儿节是女性的传统节日,通过充满仪式感的传统活动,祈望女儿心灵手巧,更祈求有一段美好的姻缘。
在这样寓意美好的日子,陇南市为百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现场没有铺张排场,满满的仪式感和幸福笑容生动展现了陇南婚俗改革与移风易俗的显著成效。
如今,集体婚礼已经成为甘肃省婚嫁移风易俗,为年轻人提供新式婚恋价值观服务的窗口。
今年,甘肃省各地已经在平凉崆峒山下举办“礼赞劳动美·执手绘新篇”百对职工集体婚礼。在夏河草原举办主题为“缘定圣境甘南·共筑幸福家园”的草原集体婚礼。在陇南万象洞举办兰州铁路局集体婚礼。在甘谷县古坡草原举办“草原为幕·秦礼为媒”集体婚礼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集体婚礼,不仅树立婚嫁新风,还展现了多元婚俗文化,为年轻人“简婚”提供了新选择。

今年“5.20”是全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实施以来第一个婚姻登记高峰,甘肃省共有5940对新人登记领证,其中301对以“全国通办”“全省通办”的形式异地领证,再次简化了领证流程,节约了领证时间。
当天,作为兰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关区,婚姻登记中心共迎来248对新人登记,为了让新人都能实现美好愿望,城关区婚姻登记中心从4个窗口扩展到6个窗口,通过早上班晚下班的延时服务,完成所有新人办证制证。
城关区婚姻登记中心副主任陈梅先说,现在婚姻登记完全免费,包括复印资料也是中心免费提供,希望便捷服务可以给登记结婚的新人带来愉快体验。虽然他们登记流程精简,但是仪式感一点没少。城关区婚姻登记中心最新版颁证大厅氛围甜蜜美好,新添加的飞天元素蕴含浓郁的甘肃文化,带来满满祝福,已经成为年轻人婚姻登记的网红打卡点。

特别是5.20、七夕等特殊的日子,城关区婚姻登记中心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充满仪式感的方式,引导新婚青年认识婚姻的庄严与神圣,希望以此开启他们美好的婚姻生活。
甘肃明睿心理服务中心理事长季春晖就曾多次主持这样的活动。作为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季春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也是婚姻家庭咨询师,她希望通过颁证现场的活动,传递婚姻与家庭的责任,通过婚姻家庭课堂让相爱的人可以彼此包容。

冷静战胜冲动离婚的实践
现实生活中,婚姻又被称为“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冲动结婚、冲动离婚,更是成为现代婚姻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青年人走进婚姻,面对现实出现迷茫,甚至想要放弃之时,还有哪些保卫婚姻的办法?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明确了离婚冷静期,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如今4年时间过去,效果如何?
“有些离婚夫妻一听离婚还要预约等30天,也非常恼火,不过我们都会耐心劝导,最后大家也能理解。”陈梅先如是说。
“离婚冷静期是缓冲期,但不是万能药,如果夫妻感情真的破裂无法挽回,30天后他们还是会办离婚登记,这时双方因为有了时间去解析矛盾,反而平和了很多,不像以前谈着谈着就爆发了。”陈梅先说。
如果说离婚冷静期留给双方是思考时间,带给全社会的则是挽留时间。在季春晖看来,只要夫妻双方还愿意找第三人说道说道,这婚姻就还有挽回余地。
城关区婚姻登记中心有专门的婚姻家庭咨询室,有专业的婚姻家庭心理咨询人员值守,如果双方对彼此还有一丝留恋,在第一次办离婚的时候都会被介绍进来坐坐。
季春晖也是调解者之一,面对那些走到边缘的婚姻,她更多是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从中寻找打开心结的关键。
杨小美(化名)才结婚两年,就打算离婚。面对冷静期的思考,她也放不下丈夫,可是这婚不离,她也压抑的不成。
原来,杨小美的丈夫胡小强(化名)在单亲家庭成长,由妈妈一手带大,是典型的“妈宝男”。结婚后,胡小强的妈妈对小两口的生活插手过多,包括嫌弃杨小美洗衣服不干净,将胡小强的衣服抢回去自己洗,这让杨小美自尊心受挫,感到非常压抑。
面对强势婆婆的各种插手,杨小美也希望胡小强出面说一下,可是胡小强总说妈妈把他养大不容易,有些事说了伤妈妈的心。一次次容忍退让,心力憔悴的杨小美发现,对于丈夫来说妈妈只有一个,妻子就不好说。于是,虽然双方有感情,可是杨小美不希望这样稀里糊涂过下去,所以要离婚。
在调解员的劝导下,胡小强的妈妈为了儿子的婚姻也走进调解室,话说开了,矛盾也解决了。
季春晖表示,恋爱和结婚本身就有落差,婚前双方或多或少都会(隐藏)伪装,将好的一面多多呈现,婚后则可能放飞自我,所以对于婚姻的期许,每个人都必须有客观认识,这样才能在面对矛盾时寻找解决方案,而离婚冷静期就是这样一个思考过程,生活并不完美,但都需要真诚面对。
“离婚冷静期实施以来,我们劝和的成功率达到45%以上,我2010年从业时劝和成功率是14%,所以这个政策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季春晖表示。
在离婚冷静期提供缓冲的同时,甘肃省各级法院也在探索离婚案件调解机制,为保卫婚姻探索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甘肃省法院系统推行“诊疗式审判”模式,通过聘请心理专家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和精神抚慰,以柔性司法促进心理创伤治愈、家庭关系修复。这种模式旨在实现“既解法结,又消心结”,减少对抗式诉讼对家庭的二次伤害。
全省法院还组建“法官+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的专业化诉调团队,并改建、扩建家事审判法庭、家事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特色审判矩阵。截至2024年底,全省法院共对接家事调解组织1547个,聘请人民调解员、家事调查员、专职律师4474人,为调解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2024年,全省法院委派诉前调解纠纷35068件,调解成功22034件,成功率达62.83%。其中,婚姻家庭类案件调解成功率高,有效巩固了婚姻关系。

相拥幸福天长地久的期许
“通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觉得婚姻调解不仅是婚姻边缘的紧急干预,更应该是在结婚前就形成正确婚恋价值观,所以,我们的服务正在覆盖婚姻的全流程。”季春晖介绍,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化,对于婚姻的保卫已经渗透到婚前、婚后的各个方面。
“汇聚幸福·和合之家”是甘肃省妇联系统和民政系统推出的婚姻全流程服务品牌。季春晖也是项目参与者。
“我们以前主要精力是调解婚姻边缘的人,现在我们通过品牌服务进企业、进高校等多种形式,向青年人宣传婚姻家庭相处之道,让他们从开始就对婚姻有合理的预期和认识,这种服务前移会让结婚成为一件深思熟虑的事,从而更好的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季春晖如是说。
青年人喜欢玩游戏,结婚前玩就算了,婚后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依然玩性不改,导致很多婚姻危机。对面这种情况,有经验的婚姻调解员不会劝导玩游戏者放弃游戏,而是希望双方找一个彼此能接受的范围,让生活和游戏可以平衡。
“这就是婚姻,我们需要包容,也需要改变一些来维护。”季春晖说。
目前,甘肃省共建设“和合之家”1902个,成为护航婚姻长期稳健的关键。“和合之家”4321工作法也入选中央政法委、全国妇联十大最美家事解铃人工作品牌。
而谈及未来,如何让婚恋长久幸福,今年甘肃省两会期间,甘肃省政协委员闫杰提交提案建议,甘肃省要积极打造婚恋友好城市,系统提升青年婚育服务效能,助力青年幸福生活与社会发展。在提升婚育服务效能方面,设立青年婚恋服务中心,提供婚姻咨询、婚恋指导、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配备专业团队。同时,引入心理咨询机构、婚姻辅导机构等,为青年提供婚前教育、心理辅导,提升婚恋素养和幸福感。此外,制定购房补贴、生育津贴等优惠政策,设立婚恋交友活动专项基金,支持活动开展。
“又是一年七夕时,婚姻登记中心将迎来婚姻登记高峰,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用有仪式感的颁证为新人带来美好祝福和难忘回忆。”面对七夕,陈先梅希望他们的努力给新人一个好的开始。

#网络中国节·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