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丹莹
“叔叔,您知道福州橄榄吗?”“阿姨,邀请您来了解一下福州鲜食橄榄哦。”9月7日,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里,福州市鼓楼区的“橄榄研究小队”,正利用周末时间走进街区,开展问卷调查并推广福州橄榄。
“一粒橄榄溜过溪,对面伊妹是侬妻……”风味浓郁的福州童谣,道出了福州人对橄榄的一往情深,橄榄也被福州人称作“福果”,既是“有福之州”的特产,又有“幸福”的吉祥寓意。

“橄榄研究小队”在三坊七巷向游客介绍福州橄榄
据悉,“橄榄研究小队”由三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组成,同学们在前期调查中了解到,作为福州橄榄的重要产区闽清县,近年来已将“闽清橄榄”培育壮大,获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产值突破4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而据不完全统计,福州另一个重要产区闽侯县,橄榄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也就是说,全国每4颗橄榄中就有1颗来自闽侯。
同学们发起了疑问,既然“闽清橄榄”“闽侯橄榄”这么强,为什么在校园周边调查却发现,人们对“福州橄榄”这个“福”字号农业品牌并不一定有那么直观的认知呢?带着上述疑问,三位同学今年发起“橄榄研究”,希望通过实践,更深入了解家乡的“福果”,并进行宣传推广。

“橄榄研究小队”在橄榄基地查看果子长势
“橄榄研究小队”本次科技实践以“打破认知—挖掘价值—创新传播”为核心,旨在通过系统性实践,研究如何激活橄榄的文化生命力与经济价值。其中,在“橄榄研究”的实操环节,同学们在福建省农科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专家们的指导和橄榄种植户的帮助下开展,聚焦无公害绿色施肥实践,探索能否进一步改良福州鲜食橄榄的口感与品质。
近期,福州橄榄升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对“橄榄研究小队”激励很大。“这让我们认识到,这次行动是非常及时的。我们希望通过科学调研、实地考察、创新实践和宣传推广,挖掘橄榄的多元价值,把家乡‘福果’这张‘文化名片’喊得更响亮。”对于本次科技实践,“橄榄研究小队”铆足了劲,到三坊七巷当“福果”推广小达人,已是实践的收官环节。同学们纷纷表示,新学期新希望,科技实践不止步,未来仍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橄榄研究小队”在实验室里给橄榄称重
来源:智慧海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