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网

别轻信“网红医生”,但不等于全面否定

2025-07-06 07:05:00

来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发言人提醒公众,不要轻信“网红医生”。

这次提醒击中互联网医疗科普的一大痛点。当前不少“网红医生”靠实力出圈,很受网民喜爱,但也有一些“网红医生”在科普外衣的掩护下,以“专家坐诊”名义导流患者,或者替机构兜售高价药品。部分“网红医生”走红并非靠自己的实力,而是靠背后团队打造,医生很少甚至完全不参与视频制作和账号管理,而是任人摆布、默认造假,把患者的信任和医院给予的职称当成了赚钱的筹码。这类行为既违法违规,又将患者生命健康置于危险的境地。

“网红医生”乱象值得警惕,但也要看到这个群体的存在价值。已废止的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明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医生的义务。新修订的医师法第二十三条,则将上述条款改为“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对象加了“公众”,内容加了“健康指导”,说明医生科普宣传被加了担子。传统科普宣传模式效率低、影响面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医学科普需求,通过自媒体等渠道提高医学科普宣传效率,本身是值得提倡的。

从运作细节看,短视频、直播间等自媒体平台打破医疗信息壁垒,让专业知识突破医院的围墙,在慢性病管理、医学知识普及等方面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此外,很多医生通过自媒体与患者展开交流互动,可以弥补线下面对面诊疗与交流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若因噎废食,全面否定和防范“网红医生”,不仅会挫伤医生参与互联网医疗科普的积极性,而且还会让公众失去这个获取权威健康知识的渠道。

以发展的眼光看,将来线上医疗科普还可挖掘出更大的潜力。比如随着5G技术与AI诊疗的深度融合,远程问诊、用药指导等场景将变得更加规范与便捷。此外,将来虚拟现实技术或能构建标准化问诊场景,到时“网红医生”可从直播间走进虚拟现实空间,给网民以“医生就在身边”的真切体验,并可在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医患沟通、院外随访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假如“网红医生”当前存在的乱象被带到将来的服务场景当中,其危害性势必也会显著提升。

“网红医生”的光明前景和当前乱象之间形成鲜明反差,弥合两者首先要用严密的监管扎紧制度篱笆,比如完善“网红医生”的资质审核,建立医生IP实名认证系统,并运用关键词实时筛查违规话术,避免冒牌医生进入该行业,促使真医生全面端正对待医疗科普的态度。在治理乱象的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对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医生给予扶持,比如将其工作量纳入绩效等。平台算法也要向优质医疗账号倾斜,让优质账号和优质内容更容易脱颖而出。只有严密监管并奖惩分明,才能重塑行业生态,重树“网红医生”的信任口碑。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公众不要轻信“网红医生”实为必要之举。这样的提醒并不意味着否认线上医疗的科普优势,而是要消除乱象使其正面作用得以显现。如果说,“不可轻信”是当下应该对“网红医生”划出的警戒线,那么,“值得信赖”就应该成为终极目标。

□罗志华

相关推荐